当前位置:

第十一章 水军立国(四)

谭景泉Ctrl+D 收藏本站

    诸葛亮长长舒了一口气,向周瑜深深一揖,方与鲁肃离去。

    周瑜望着诸葛亮离去的背景,激动不已,亦喜亦忧。喜的是,此时遇孔明,乃是天意助我。欲破曹操,少不了刘备和诸葛亮。忧的是,刘备得此人,如鱼得水,必然今非昔比,不可小觑,日后必是江东大患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周瑜正在换小乔做的新衣,鲁肃急匆匆地赶来了,一脸惊惶。

    原来,诸葛亮一回到客栈,就被黄盖等几员武将“请”走了,说是要献给曹操,以退曹兵,现在正关押在大牢里。

    周瑜闻言,冷冷一笑,安慰鲁肃无须焦急,且与他一同参加会议。

    两人刚入会场,孙权就一眼看见久未谋面的周瑜,顿时眼睛发亮,像换了个人似的,露出难得的笑容,喜悦之色溢于言表,急忙拉他入座,询问近况。

    孙权见与会者皆已到齐,宣布会议开始,刚要请周瑜说几句话,张昭便起身朗朗道。

    “主公,老臣有要事禀报。”

    “子布但说无妨。”孙权点头。

    张昭看一眼周瑜:“今晨我们在客店逮获攸关江东安全的危险人物,请主公批准将此一祸害斩首示众,以儆效尤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危险人物,指的是谁?”孙权觉得奇怪。

    张昭斜睨周瑜身旁的鲁肃,闷哼一声。

    “就是日前由某人带领潜入江东,以似是而非的言论四处煽动蛊惑的诸葛亮。”

    “诸葛亮?刘皇叔手下第一谋臣诸葛亮?”孙权神情微变。

    “主公,刘备与诸葛亮乃江东最大的祸患,若留此二人在世上,等于拿江东百姓与主公性命开玩笑。”张昭语气十分强硬。

    孙权显出十分为难的表情,不觉望向始终保持淡淡微笑的周瑜。

    周瑜见状,略一欠身而起,作揖问:“公瑾不才,想请教子布,刘备与诸葛亮是如何拿江东百姓与主公性命开玩笑呢?”

    张昭哼声道:“在战与不战之间,主公正自犹豫不决,若与曹军作战,争的是江东子弟的骨气与尊严,若不与曹军开战,想的是江东百姓的安定与富庶。而对刘备而言,作战有利于分散曹操对他的注意力,减少自己军队伤亡与损失,甚至可以养精蓄锐,坐收孙曹相争的渔翁之利。倘若江东归降,刘备一行便无喘息机会,必须立即面对强曹,届时彼此实力悬殊,曹军必获压倒性的胜利,刘备极有可能会被歼灭,永无翻身之日。故为一己之利打算,刘备与诸葛亮必然极力纵恿主公迎战曹军,反正不管战况多惨烈,他们人少兵单,损失自然较小。”

    周瑜心中暗暗称赞张昭的见地,嘴里却说。

    “子布意思是,今日降曹,完全为江东百姓与主公性命着想,并且不让刘备和诸葛亮的诡计得逞?”

    “我晓得昨夜子敬带诸葛亮到你府上拜访,直到五更天明方才离去,可见你和那诸葛亮情谊非常。但我在这奉劝一句:别因私而害公,今日曹操要打的是江东,对刘备和诸葛亮而言,那是在别人家里征战,无论多惨烈,蹂躏的是别人的地,伤亡的是别人的百姓,输了对他影响不大,因为即使曹操胜利了,必然也要休养一段时间方能对刘备继续进击,但如果我们胜利,他们便可以同盟者姿态要求分享战果,届时无论要一块领地,或者是所俘掳的兵士武器,我们都不好拒绝,如此岂不等于引狼入室,后患无穷?”张昭冷冷地道。

    周瑜心里再度敬佩起这位孙策临终时托孤的重臣:子布果不愧为子布,如此心思慎密,设想周全———但他还是摇头。

    “你所忧虑的,我也不是没想到,然而事有轻重缓急,取舍应当审时度势。曹操与刘备皆一代枭雄,只不过一个如虎添翼,一个丧家之犬,今日若归降曹操,江东基业尽入他人之手,将士谋臣分散东西,而主公也仅获得华而不实的封爵官职,就像刘琮那样,想要东山再起,几乎不可能,如此怎么面对一生为江东基业奉献牺牲的两位先主公?倘若与刘备联合,虽然日后恐有引狼入室之险,但毕竟能够解决眼前危机,还可趁合作之便,就近加以监视,预为防范。”

    张昭不再争辩,看一眼身旁的孙瑜。

    孙瑜起身说:“公瑾,你我也是跟着两位先主公一路披荆斩棘,才开创出眼前江东局面的,我想你应该很清楚两位先主公都接受过朝廷的任命,甚至册封为程侯,而主公的讨虏将军之职,更是朝廷授予而袭用至今,曹操既为当世丞相,降曹就等于降汉,于我江东尊严无损,再则届时主公封爵授官,还是有领地可辖,江东百姓更因此而免于兵灾,这么做两全其美,何乐而不为。”

    周瑜不徐不疾:“曹操虽托名汉相,实乃汉贼,他挟天子以令诸侯,看起来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优势,但他为一己之私,四处征战,滥杀清誉之士如孔融,被许多贤能者所愤恨,不愿与之合作,主公既神武雄才,又有父兄辛苦奠定的基业,或真为朝廷着想,更当挺身而出,为汉室皇朝除去此一奸佞之辈才对,怎么反而屈就于他,助纣为虐?”

    张绂见孙瑜为之语塞,急忙站起来大声说。

    “公瑾,不是我们长他人志气,俗话说得好:识时务者为俊杰,姑且放下什么忠心朝廷、江东尊严的说法,也别管刘备的阴谋,我们面对现实,看看彼此实力,就该好好把握曹操善意劝降的机会,避免一场无谓的牺牲。”

    周瑜语气也强硬起来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我们就来面对现实,看看彼此实力吧,我江东地方数千里,物产丰饶,百姓齐心,兵精粮足,英雄乐来;曹军远道而来,将乏兵疲,不服水土,粮草有限,难以持久,加上不战而得荆州,将骄兵浮,防备松懈,新附者民心未固,基础不稳。曹操就是看到这些,担心无法顺利攻克江东,才虚张声势,藉口善意劝降,如果我们遂了他们的意,岂不愚昧至极。”

    张昭终于忍不住发怒了,提高音量,神情激动。

    “曹操有八十万水陆大军,就算我们联合刘备小贼,亦仅五六万而已。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。你熟读孙子兵法,应该很清楚这样对峙的结果。”

    不等张昭说完,秦松立即接口。

    “在座诸位有许多都是跟着两位先主公水里来火里去的,岂是贪生怕死之辈,我们死不足惜,但主公和江东百姓的安危更甚于一切,要有什么闪失,如何面对两位先主公的托付?”

    “说到底,原来你们都被曹操的八十万水陆大军给吓傻了。”周瑜冷冷一笑:“果真如此,那么今日召开这场会议根本就多余了。这些日子我虽在鄱阳训练水军,但对曹军虚实了如指掌。由于北京尚未完全平定,马超、韩遂仍不可小觑,所以这次曹操实际带来的军队,不过十五六万而已,所得荆州兵众,最多也不过八万人员,要这二十万大军是精兵倒也罢了,可是之前我已分析过,他们一来水土不服,二来彼此猜疑,犯了兵家大忌,人数虽众,亦不过纸做的老虎,不足为惧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面向孙权,信心十足地朗声说。

    “主公,这是击败曹操的大好机会啊。我有把握,只要与刘备联合,让我统领五万精兵进驻夏口,以长击短,以逸待劳,绝对可以大破曹军,管叫他们仓皇逃回北方,再不敢妄想江东。”

    这时,始终操持沉默的黄盖突然开口。

    “此事攸关江东存亡,你可不能妄言!”

    周瑜昂首挺胸,傲然道。

    “刘表虽精治水军,但我江东水军船舰经过改良,兵士训练有素,个个斗志高昂,绝不会输给他们。何况加上您与程公、兴霸(甘宁字兴霸)等猛将率领的精锐士卒,以及刘备麾下关羽、张飞、赵云的结合,还怕赢不了曹操老贼?”

    程普听得热血沸腾,豪气干云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我程某就陪公瑾赌这一把,杀他个片甲不留!”

    鲁肃见状趁机起身,提高音量。

    “我等愿在主公率领下,与曹操老贼决一死战。”

    他的言论,立即得到黄盖等一班将领的大力支持,孙权于是起身激昂道。

    “曹操老贼早就想取代汉家天下,只是顾忌袁绍、袁术、吕布、刘表和我孙权,才不敢轻举妄动。今日除我之外,袁绍等人俱已灭亡,如果连我也归降,岂不等于坐视汉室皇朝的灭亡?今日公瑾之言,正合我意,曹操亲率大军前来送死,这是上天对我们江东的眷顾,让我们有此良机歼灭他们。”

    孙权越说越激动,突然拔出腰间配刀,猛力砍向面前的奏案,斩钉截铁地说。

    “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,诸位若再敢有归降言论,将与此案同。”

    张昭等主降者,见大势已去,只得摇头叹息,颓然入座。

    周瑜倒也不乘胜追击,反而放下高姿态,向他们一揖到地。

    “日后面对强曹,还有许多需要子布、文表(秦松字文表)等人的协助,希望能不计前嫌,团结一致。”

    张昭颇有风度地接受了眼前联刘抗曹的结果,只是心里仍有不甘,淡淡地说。

    “届时若为曹军所败,我们可就成了江东的罪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绝不会成为江东的罪人。请您安心让我放手一搏吧。”周瑜眼神充满坚毅。

    “关于孔明———”鲁肃趁机趋前问。

    “等会议结束,你们和我走一趟便是。”

    在牢里,周瑜见到了从容不迫的诸葛亮,十分敬佩。

    “孔明深处险境而仍如此镇定自若,真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看一眼张昭,微笑道。

    “我与张长史不过是一场误会。误会解开就没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适前因为归降与否,对诸葛先生多有得罪,还请见谅。”张昭倒也敢作敢当。

    诸葛亮闻言眼睛一亮,喜问:“如此说来,孙将军确定联刘抗曹了?”

    “我们主公已任命公瑾为左督都,程公为右督都,率领众兵士与刘皇叔共同抗曹,我也被任命为赞军校尉,协助策划方略。”鲁肃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江东上下一心,决计与你们合作对抗曹军,因此要劳烦孔明代为引见刘皇叔,好共商大事。”周瑜微笑道。

    刘备在樊口驻扎,日夜引颈盼望诸葛亮带回好消息,虽听说孙刘联合已经确定了,但还是传令士兵轮流守候江边,一见诸葛亮即刻回报。

    这天,巡逻士兵发现一艘挂着孙权旗帜的大船正朝此而来,连忙飞快向刘备报告。刘备又惊又喜,吩咐开出一艘小船亲至江上迎接。

    周瑜身着戎装,在鲁肃和诸葛亮的介绍下,终于见到刘备的真面目。

    十四岁时,周瑜就从杜夔口中得知刘备其人,以后又不断听说,想不到二十年后,却相见于赤壁,来决定天下大势。

    这一年,刘备四十八岁,征战半生,历尽艰险,但看上去却年轻许多。只有激情澎湃、前途光明的人,才会如此。他身高八尺,天庭饱满且极有光泽;双眉又长又浓,向上扬着;双耳垂得很低;眼睛里蕴藏着一种神采;嘴唇的轮廓很分明。只看着这五官,就是大富大贵之人。

    刘备见了周瑜,先施一礼。周瑜急忙还礼。他对相术有几分研究,从刘备的脸上没发现一丝奸诈之相,只看到了忠厚谦让,还有一股英雄器量,令人肃然起敬。

    他还听说,刘备投靠曹操时,曹操和他“出则同车,坐则同席”。他去投靠袁绍时,袁绍亲自到驻地外二百里迎接。然而,周瑜也未忘吕布之死和刘备对曹操、袁绍的背叛。由此可见,刘备将自己的野心埋藏极深,韬光养晦,深藏不露。

    周瑜请刘备上座,十分尊敬。二人寒喧几句之后,就感觉到一种只有孙策才有的感染力。二人的相貌相差很远,言谈举止也大相径庭,却给人的感觉是热情、亲切和值得信赖。如果说孙策是一团烈火,那刘备就像一股春风,能把人心温暖。

    大敌当前,首先要精诚团结。从刘备起兵到现在,已经二十多年了,他东奔西投,艰苦创业,历尽风险,无安身立命之地,妻子儿女多次命悬敌手,但他却能始终如一,不折不挠。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。吕布见利忘义,接连诛杀两个义父,杀死他也无可厚非。曹操名为汉相,实为汉贼,刘备是汉室宗亲,反曹操也是舍小情而从大义。袁绍昏庸自负,成不了大事,刘备不跟随也情有可原,就像我不跟随袁术一样。

    转入正题之后,刘备问:“曹操势大,江东共有多少水陆军抗强曹?”

    周瑜举起右手比了个手势:“三万人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恐怕少了些———”刘备闻言,显得有些失望。

    “这些就很足够了,刘皇叔且看我周公瑾如何大破曹军。”周瑜淡淡一笑:“这滚滚的长江水,就是我们的百万雄兵。”

    刘备仍半信半疑,转脸望向诸葛亮,只见他神情安定,朝自己微笑点头,于是再问。

    “曹操随时都有可能渡江而来,都督可有破敌之计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也请您放心,我已做好随时与曹军交锋的准备了。只是临战之前,我们两军要统一调度,相互配合。”

    刘备闻言立即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是当然,我二弟关羽的水军,就由都督节制,不听指挥者,军法论处。另外,我和大公子刘琦的陆军,也全归都督统领。”

    周瑜见刘备如此干脆爽快,不禁称赞道。

    “人称刘皇叔胸襟宽广,非常人可比,今日一见,果然如此,公瑾十分感激。”

    “都督言重了,毕竟孙刘齐心协力,合为一体,方能战胜强曹。因此关于调兵遣将,还请都督千万不要有所顾忌。”刘备连忙摇手。

    周瑜闻言,便不再客气。

    “那好,就让关羽的水军驻扎在夏口和汉阳,另派几队步兵分别驻守鲁山与平靖、武胜、大胜三关,护卫应城和应山,不让曹军有任何可乘之机。”

    刘备见周瑜安排得宜,顿时信心大增。

    “都督对水陆之战都了然于胸,令人既敬佩且放心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周瑜松了口气:“皇叔所需粮草和辎重,请开一个清单,我会尽数送去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都督。”刘备大喜。

    统一调度之事达成协议后,周瑜话锋一转。

    “有件事恐怕还得劳烦皇叔帮忙。”

    “都督莫要客气,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,但说无妨。”刘备十分豪爽。

    周瑜沉吟道:“北方人不习水战,曹操的数十万大军,不足为江东所虑,只是荆州水军训练有素,船坚甲利,令我很不安。皇叔,你在荆州素有人望,刘琦又和你在一起,若能把这六万水军拉过来,那我们就胜券在握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和军师也想过此事,只是现在,荆州的水军由蔡瑁掌管。蔡瑁和曹操两家的渊源极深,关系密切。曹操占据荆州,曾经到蔡家拜谒过蔡瑁的母亲。”

    对于刘备的回应,周瑜似乎一点也不惊讶。

    “这六万荆州水军是我的一块心病!据我所知,荆州水军中,有两个德高望重的将领,一个叫王威,一个叫刘寿,他们若是肯临阵倒戈,至少会有一半水军相随。我还知道,大公子刘琦待他们有恩。刘表临终时虽然授权蔡瑁节制水军,但蔡瑁只会玩弄权术,一不会治军,二不能打仗,许多水军将领都不服他。”

    刘备听了,一阵心惊。

    周瑜远在吴郡,却对荆州的上层机密了解得如此详细,真是匪夷所思。我的秘密,他知道多少呢?在此之前,我只留意曹操,忽略了江东的英雄人物。他们都是新崛起的一代人,如孙权、周瑜、鲁肃等人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难道他们真的要取代我们了?也包括曹操。

    刘备心里想着,竟然忘记回答周瑜的话。

    诸葛亮忙把话接过来:“数年前,王威和刘寿是受过大公子的恩惠,但自从蔡氏一族把持荆州之后,彼此就很少来往了,这件事,我会再和大公子商量,看是否有可能进行煽动。”

    刘备离开时,周瑜亲自送上岸,再骑马相送数里。在刘备的一再坚持下,他才止步,似乎是依依不舍。

    回来后,鲁肃问他:“刘备如何?”

    “他从小不喜欢读书,才能韬略不如曹操和仲谋,才学更比不上,但他的英雄器量,却是他们比不上的。”

    鲁肃沉默了一会儿,转移话题。

    “如今孙刘两军管理调度一事已无问题,接下来,就等曹操发动攻击了。”

    周瑜点点头:“当初刘备逃离樊城时,曾经想攻取江陵为立足之地。江陵乃荆州重镇,水陆皆宜,且有许多军器物资。但是,曹操亦有此远见,立即派大军攻占江陵,将兵力单薄的关羽等人驱逐出来。对曹操而言,只要占据江陵,一旦时机成熟,便可挥军沿江而下,直扑江东。”

    鲁肃眉头一紧:“长江沿岸可供曹军登陆的地点很多,如此一来,就很难掌握他们确切的攻击处了。”

    周瑜微笑着,示意鲁肃进入舱内,摊开地图。

    “如果我的判断不差,曹操应该会选择江夏郡赤壁的陆口登陆发动攻击。多年前,我曾与伯符攻打沙羡的黄祖时,对那里的地理形势做过一番研究:陆口与柴桑要地最近,曹军若在陆口登陆,就能经过蒲圻、羊头山、阳新等地,直扑柴桑,既省时且省力。再则,赤壁对面是乌林镇,有广阔平坦的野地,可容纳曹操十余万陆军,而乌林镇与汉水、夏水相接,最适合水军驻扎,加上乌林镇邻近江陆,水陆畅通,援兵和补给十分便利。”

    “此处似乎不好防守,公瑾可有良策?”鲁肃视线未离开地图,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“我已知会水军沿江而上,到赤壁扎营了。”周瑜从容道:“地图上看不出,其实赤壁那段江面狭窄,即使曹军不在赤壁登陆,我们也能阻击曹军,令其无法沿江而下。另外,从江陵沿江东下,有一条陆路叫华容道,与郝穴、虎穴等地相邻,其南就是大江,江以南有云梦泽,北则有数十个大小湖泊,湖间水道纵横,难以行军。此乃水陆之咽喉,万一曹操想出险棋,打此而过,也很麻烦,所以我暗中派公覆(黄盖字公覆)率领一支急行军,抢占此地,但是———”周瑜说着,微蹙双眉:“曹操精通兵法,加上征战多年,经验老到,我所想的,他大概也想到了,要抢占华容道,恐怕没那么简单。”

    形势果然如周瑜所料,曹军先黄盖而至华容道。黄盖只好依当初周瑜所吩咐的,暂不与曹军交战,而是退回赤壁,等待周瑜率大军到来。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