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版序
吕思勉先生(1884~1957),字诚之,今江苏常州人。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,16岁自学古史典籍。1905年起开始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,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、常州府中学堂、上海光华大学等校任教。吕思勉先生在常州府中学堂教书时,为历史学家钱穆业师,钱穆在《师友杂忆》中写道:“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,有吕思勉诚之师。”
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史学家,与陈垣、陈寅恪、钱穆并称“史学四大家”。吕先生知识渊博,在通史、断代史、专门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,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朝代的更替,更有历史的细节。
对于三国这段历史,如今很多人都是通过文学、影视等艺术形式来了解的,这就难免出现偏差与误读。艺术需要情感的刺激和情节的渲染,于是戏说、想象的成分就少不了了,可研究历史要的却是真凭实据。本书是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,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,将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、事件等,进行了深入的辨析,并提出对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不可完全相信的观点,认为读史要审慎对待各类资料,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历史的真相。
吕先生治史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,而且态度非常谨慎,当证据不足时,从不妄做结论,而是留待来者。因此本书也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另外,在本书附录中还收入了吕先生其他著作中有关三国历史的部分,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吕思勉对三国的研究。